当前位置: 主页 > 农村养殖 > 正文

水产养殖池塘底质与溶氧管理

时间:2021-02-23

由于底泥在覆盖水之后,“氧”的“扩散”进驻,已然比无水干塘时空气的进驻(氧气占空气的21%),要少得多,“氧”气必须先溶解进入水体,成为溶解氧,然后通过物理作用(如增氧机搅水带动)才能扩散到底部,这个过程易受很多的干扰和影响,比如天气、气压、水深、水浓表面张力大、停电、开启增氧机无序或“反作用”开启等。同时,溶解进入到水体的氧,在水体中、底部的“呼吸作用“(有机废物、耗氧异养菌、藻类、养殖动物及其他动物的“呼吸利用”,前三者为主)下,又是不断变化消耗的过程,即能到达池底底部并保持一定的当量(比
如4ppm以上),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即要有来源,又在花费,而且花费可能因陡然的增温、投饵过度、返底等瞬间高速耗氧、或短暂时间过度耗氧等造成底部的低氧、无氧状态。
  
好底必须保持上述的氧化态,那么就是说在晴好天气下,一般情况下相对较好的水色,适宜的透明度和水深,那么光合作用产氧,就是生命之氧,最好是要极大程度上的利用好它们。

产氧的大头,在常规方式(非依赖人工强力暴气增氧或其他方式)下,藻挑了重担,尤其是开放性池塘环境下。相对来说,“依靠”藻类来产氧,是廉价的、低成本的,相对简单、易行、可靠的。藻类由于在水中,有“分散度极好、分布相对均匀、数量庞大、产氧的效率高、相对易维护、产氧(分子)溶解度高等”优点。因此在水质管理中、池塘生态系统中,藻类不可或缺!!!藻类还有同化无机营养盐(如吸收有害物氨氮,吸收磷酸盐、硝酸盐等)的作用,是氮循环不可或缺的“出路“,同时也是许多养殖动物、浮游动物等良好的开口饵料。

正常情况下平静的水体,从上到下,由于光照、光线穿透深度等原因,水体的水温会出现两个水层:1、开始从表面逐步向下,水温由高到低;2、从某个深度开始,再往下就基本稳定。
      
上面一个由于温度有变化,叫做变温层。下面一个由于变化不大,几乎相同,就叫做均温层。如同跳到平静的水里游泳的人,下面的水的确比上层水偏冷。
        
变温层在白天晴天的时候,由于剧烈的光合作用而产氧,甚至达到饱和。我们开机增氧的目的,就是通过物理搅水,把变温层“富氧的水”,搅到下面来用。把低氧甚至无氧的水,搅到上方去,让其中的藻类再次见光并且进行光合作用产氧,持续搅动,周而复始。溶氧就持续不断供应到底层。总结起来也就是活藻产氧、机械搅动水体(注意不同情况下搅底的问题)、输氧到底。这也是盘活“溶氧”资源,达到高效利用的目的。

有一类微生物叫做“专性厌氧菌”,从字面上就能理解。厌氧,就是无氧也行或才行。它们不是不需要能量,而是能量可以不需要氧气的参与帮忙。它们可以从有机废物“发酵”中获取到另外的“化学能”,一样可以欢畅地工作,不过相对有氧来说,获取能量的效率则慢很多。当然,我们的池塘底部,不是绝对的无氧(或叫厌氧),那样的话,虾早就浮头、游塘死给我们看,但是在低氧到无氧的加剧恶化的过程中,却是完全有可能的。
       
有一类微生物叫做兼性厌氧菌(不同于专性厌氧菌),就喜欢这种低氧甚至无氧的环境。这样的低氧、无氧条件下,只要稍长一点时间给足,在底部又“脏”的情况下,靠近底泥表层几毫米到蓬松的几厘米,可能就是兼性厌氧菌的“乐土”(本来有氧时就是需氧菌的乐土),再往下,一丁点氧的没有土层里,又是专性厌氧菌的乐土。在这样的情况下,时间长点就会出大事。
      
专性厌氧菌或者兼性厌氧菌,它们会“发酵”缓慢,而且“发酵”底部有机废物不彻底。不彻底会产生大量的中间产物比如有机酸类、吲哚、甲烷、一氧化碳、硫化氢等,其中很多都是有毒有害的。
      
低氧无氧本来就很难耐受,而低氧无氧还会有中间产物来毒害它。仔细观察,那些中间产物是不是其中好像有沼气的影子,当你给底部无氧或很低氧的情况。那底部(部分)补偿深度以下可能就是一个厚厚的“沼气层”。

1、 改善基建、养殖条件,能够用“物理的方法”“移除”出去“有机废物”这种微生物赖以生存的过多的底物基础,等于减少了负荷和压力。任何投入的饵料(饲料、天然饵料)如果没有被当做能量消耗和长成身体组织,就会形成氧债,绝大部分沉积在了底层。

2、 放养前预先处理底质(积聚的有机废物),先行在放苗前充分降解掉,氧化掉,就显得尤为重要。

3、 科学合理的投喂、合理甚至严格地控料,是减少底部恶化的有效措施。
以上三条,是持续维护底质优良赖以实现的基础条件。

4、 有良好的水源预先处理条件,能够进行主动的排换水为好。这样不至于引起随之而来衍生的底质恶化问题。

5、 合理高效、科学地使用增氧机,必要性地灵活运用“投入品”增氧剂、氧化剂等来保证底部溶氧水平。特别是针对天气变化的时间段里。

6、 维护和保持藻类的繁殖更替水平,保持合理的透明度,一旦出现透明度问题,就要依据上述原理做出及早的调整。

7、 必要性的使用“优质的底质改良剂”进行必要性的干预和改良,特别是针对回温、陡升温、暴雨后陡晴、大风、降温等,在变化初或提前使用高效、代谢无残留、作用快、安全、药效时间短的氧化剂,预先处理底质,以及随后重新培菌培藻增氧等来“改善优化”水体环境。

8、 必要性保持水体中的碱度、硬度、微量元素补充(换水也是一种有效措施,特别大脱壳前后,可能更需要人为补充)、以及中后期适当补充磷制剂等,保持水体水质的稳定,尤其是保持藻类初级生产力的稳定更替、鲜活、不老、不过旺过浓、也不过清过淡衰败下去,就是最终保持底质良好的基础条件之一。

9、 合理且适当低密度养殖(相对来说,养成重于高产,管理压力轻)

10、有集排抽吸污条件的,仔细做好集、排、抽、吸污等工作。

火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