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养殖新闻 > 正文

中小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以融资问题为例

时间:2018-02-2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速,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推动经济发展、引领技术进步、缓解就业压力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但是随着金融危机、次贷危机等一系列金融问题的出现,使得我国中小企业也深受其害,加之我国中小企业甚至产品创新能力不强、企业技术水平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财务管理水平较低、信息披露少,银行贷款制度不完善等原因,给企业的融资带来了困境,甚至严重影响了其发展。因此,如何解决企业的融资问题,意义重大。本文从中小企业面临外部环境威胁、自身发展存在障碍及银行相关信贷制度不尽完善、银行与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等方面对金融危机下企业融资困境进行了理论结合实践的分析,最后提出了一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对策,希望能对中小企业融资决策有所借鉴。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困境;银行信贷;财务管理
第1章 绪  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发展迅速,它对市场变化感知灵敏,并且机制灵活,在技术创新、机制完善、缓解就业压力和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健康的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了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金融危机、次贷危机等的蔓延波及全球,我国也深受其影响,使得中小企业的融资水平愈加困难,全国工商联提供的数据显示,2011年1月份,私营企业及个体短期贷款余额4214亿,比去年12月贷款余额还少。这说明,政策说的多,各个银行和机构调子也很高,但是实际做的情况并不理想。加之企业融资渠道单一,融资成本过大,风险过高,政府扶持力度不够等重要原因,使得企业在资金融通方面受到严重限制,在2012年上半年,全国有6.7多万家中小型企业相继倒闭,其中主要的就是银行资金依赖度较高和劳动密集型的企业。
1.1.2 选题意义
在我国,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推动经济发展、引领技术进步、缓解就业压力等一系列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然而,中小企业自身规模较小,资金薄弱,创新能力不强,也缺乏优秀的人才,使得企业融资难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其发展,甚至众多企业相继破产倒闭,面对这种情形,我们该采取何种策略突破企业融资困境,改善企业的融资环境,有效的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对于促进其的快速、健康成长以及确保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意义重大。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Berger 和dell(1998)认为,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克服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在创立初期,企业自身规模较小,缺乏业务记录和财务审计等专业部门,使得外部投资者无法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因而会严重影响其外部融资的可能性,企业主要依赖内源融资[1]
 Berger(2000)认为,建立良好的企业资信系统,能有效增强企业信息的流动性和透明度, 降低信息不对称等因素,从而提高金融机构对企业资金供给量,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问题[2]
 Berger 和Udell(2002)认为,由于银行与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银行不愿贷款给企业,这是造成企业融资供给约束的主要原因[3]
Strahan Weston(2007)认为,过去的贷款关系能有效提高后续贷款业务的可得性[4]
Augusto de la.torre ,sergio L.Schnukler(2010)认为,在现代的市场竞争环境下,银行已经在其发展战略计划中确立了将小企业作为业务拓展的重要一环,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在不久会得到良好的解决[5]
1.2.2 国内研究现状
朱冬林(2010)认为:企业资金来源主要是自筹、直接融资、间接融资、政府扶持。但由于企业自身管理体制落后、信息严重不对称、金融支持体系不健全、国家扶持政策不到位等原因,导致了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对此,他提出:在金融危机下,企业要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开展技术创新,全方位提高企业的实力;构建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改善企业的融资环境;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政府应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6]
常博(2010)认为:企业普遍存在资金缺乏的现象,并且资金的缺乏会严重危害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在金融危机下,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愈加明显。对此,他提出了可以依靠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积极开展对企业的金融服务;各类商业银行应改进企业的资信评估制度;创新融资方式,构建融资体系;发展中小金融机构[7]
林秀琴(2010)认为:我国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信息透明度差、无法提供抵押担保、现金流量不稳定、贷款的风险化解和补偿能力较弱,这些缺陷就增加了银行贷前审查、监督的难度,使得很多银行都不愿贷款给他们。对此,她提出:企业要不断提高市场开拓能力;尽快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创新,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市场竞争力和自身抗风险能力。同时,要加强内部经营管理,切实提高管理水平,深入挖掘潜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资金占用,努力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企业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8]
李迎君(2010)认为:河南省企业融资困境主要表现在融资环境恶化、周转困难、融资渠道单一、融资成本上升、贷款担保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对此,他提出了:建立和完善由政府部门或行业协会、银行和第三方机构共同搭建的企业融资平台;制定优惠政策, 减轻企业负担;完善企业担保体系,应设立企业融资担保基金和担保机构,并减化审批手续;建立风险补偿和政府增信机制等有关建议[9]
范文雨(2010)认为:企业大多经营规模较小、生产产品结构单一、技术含量低、经营风险较大,而且可抵质押的资产很少,这些就导致了其融资难的问题。对此,他提出了及时进行技术改造,加快产品升级换代,建立多元产品结构,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同时,建立健全规范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提高企业财务信息透明度[10]
侯淑环(2010)特别分析了企业由于自身问题,比如规模小,资金管理不专业、风险大、融资成本过高并且数额太小,不利于银行管理等问题[11]
谢珂(2010)借助博弈论的思想,从博弈论角度论证银企双方在信息对称和不对称情况下的博弈达不到帕累托最优,发现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通过引入担保机制,建立有效的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对解决企业融资问题意义重大[12]
1.3 研究思路和内容
1.3.1 研究思路
本文运用理论联系实际和文献检索法的方法对企业融资难的一系列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使用的文献检索法,研究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和特点,分析企业融资难产生的原因。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以理论为依托和根据,结合企业融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研究的结果能对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起到帮助作用。
1.3.2 研究内容
第一部分主要对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研究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做了概述和介绍。
第二部分主要从企业面临外部环境威胁、自身发展存在障碍及银行相关信贷制度不尽完善、银行与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等方面对金融危机下企业融资困境进行了理论结合实践的分析。
第三部分基于对上一部分的分析,运用企业融资的相关理论,提出了优化企业外部发展环境、强化企业自身发展建设、健全银行企业信贷制度、打破银企间信息不对称瓶颈等解决我国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第2章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分析
2.1 中小企业面临外部环境威胁
相对于中小企业来讲,企业本来就有着自身的一些缺点,加之金融危机的蔓延,使得中小企业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更加的严峻,而中小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给企业融资带来了严峻的威胁,企业融资困难不断加剧。[13]我们知道,当经济形势比较好的时候,人们对经济前景的预期是极度的乐观,纷纷进行投资,资本市场也是极度活跃,此时银行也会适度放宽贷款的条件,多发放贷款,中小企业融资比较容易,但是当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尤其又面临着金融危机对经济的严重的冲击,使得人们对经济的预期极度的悲观,不断的要求收回投资,资本市场交易清淡,此时,银行考虑到贷款的风险,就会减少贷款的发放,从而中小企业融资就会比较困难。在2008年世界银行对全球45个国家91家银行的调查显示:不发达国家的银行认为经济形势的不稳定是银行缩小对中小企业企业融资的主要原因,而发达国家的银行认为阻碍其向企业融资的主要障碍是企业部门的竞争,间接的证实了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还存在很大的问题,金融体系不完善,企业的融资主要靠银行等金融机构,一旦遇到经济萧条,尤其是2008年以来爆发的世界性的金融危机,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了避免风险,减少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额度,可以说宏观经济是影响融资的主要因素之一。
目前,我国的银行信贷主要是为国有大中型企业服务,随着金融危机、次贷危机的影响,我国银行信贷从2007年开始下滑,2008年银行融资全面衰退,2010后,更是不景。从而使得中小企业融资愈加困难,隐含“惜贷&;现象尤为严重,尤其是中小出口企业,几乎无法从银行获取贷款,使得众多中小出口企业面临了倒闭的风险。为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保持经济增长速率,我国出台了大量的政策,其中包括了四万亿投资计划等,并且在2009年提出了借贷总资金8万亿元的计划。资料显示,全国工商联提供的数据显示,2011年1月份,私营企业及个体短期贷款余额4214亿,比去年12月贷款余额还少。[14]这说明,政策说的多,各个银行和机构调子也很高,但是实际做的情况并不理想。
2.2 中小企业自身发展存在障碍
2.2.1 产品创新能力不强
由于创新资金来源不足,缺乏创新人才、创新意识,这使得企业创新能力不强,其中,创新资金不足是影响企业创新的关键。我们知道中小企业资金的来源主要有五种渠道,直接融资、风险投资的基金支持,私募、商业信用以及获得银行贷款,但是证券市场的门槛很高,中小企业很难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加上近年来金融危机的加剧,更是加重了企业融资的困难。另外由于中小企业财力薄弱,缺乏对人才的培训意识,严重缺乏创新人才,更加缺乏产品创新的人才,加上创新意识淡薄,种种原因使得中小企业创新能力不强。
第一,中小企业自身素质和经济实力影响中小企业的产品创新能力。由于中小企业生产设备陈旧,生产技术落后,员工素质低下等原因,使得中小企业在产品开发方面远远落后于大企业,另外,由于受到经济实力的影星啊,中小企业无法投入足够的资金在产品创新方面,这就使得中小企业的产品创新能力再次受到制约。
第二,缺乏技术创新型人才。要想产品创新,必须有具备创新能力的科技开发人员。但是中小企业在吸引人才上远远落后于国有大型企业,工资待遇和工作环境也无法与大企业比拟,这使得中小型企业严重缺乏技术创新型人才和管理人才,从而无法进行很好的产品创新。所以,对中小型企业来讲,应该创新人才引进政策,以吸引更多的高技术管理人才,帮助企业提高自创新能力。
第三,产品创新风险高。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产品的创新风险极高,原因有三:(1)企业产品创新的途径比较少,风险控制能力差;(2)生产规模较小,技术推广风险高;(3)风险规避能力严重不足。
2.2.2 中小企业技术水平不高
我国中小企业多数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自产规模小、实力弱,技术水平不高,除少量高科技创业企业外,大部分研发投人少,技术水平落后,难以适应不断更新的市场需求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其抗市场波动的能力也相应比较低,因此经营风险比较大。由于中小企业水平低,中小企业产品就会缺乏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这使得企业在面临市场激烈的竞争时,对顾客和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较弱,缺乏必要的竞争力,破产倒闭的可能性和频率较高,导致银行信贷面临较大的风险。目前我国有三分之一的中小企业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有7成的企业发展能力有限,我国中小型企业整体发展情况不容乐观。企业高概率的倒闭风险使得金融机构的风险和收益不对称,尤其是在我国贷款利率存在管制的状态下,银行面临的风险在利率上得不到完全补偿。同时由于企业资金需求量小,但频率高,从而加大了融资的复杂性,增大了融资的成本和代价。因此中小企业技术水平低,造成其再市场上产品的竞争力低下,不能适应多变的市场,容易破产或倒闭,也就造成了银行对中小型企业的贷款进行管制。
2.2.3 市场竞争力不强
从上边两节的分析也可以看出中小型企业自身存在着一定问题,产品创新不足,技术水平低,这些都直接造成了中小型企业市场竞争力不强,另外中就企业自身条件而言,企业存在着不容乐观的缺陷:企业规模小,基础薄弱,机器设备和生产技术落后,产品科学技术含量低,企业的职工素质普遍偏低,缺乏必要的技术人员,这些都是中小型企业市场竞争力不强的体现,并且影响到了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企业的信用评价和未来发展的预期。
2.2.4 财务管理水平较低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的大部分中小企业开始成长起来,但是至今大部分企业仍然沿用传统的家族式公司治理制度,企业制度创新严重滞后。同大企业典型的层级治理模式和完善的内部财务制度相比,企业的内部管理单一,财务制度不完善,也没有规范的财务报表等。在中小型企业里,企业领导往往既是所有者又是经营者,没有完善的治理结构,更缺乏信息披露制度。这样必然加大外部信息需求者获取信息的成本。根据某项调查,我国有一半的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低下,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更加缺乏足够的经审计部承认的财务报表和良好的经营记录。
2.3 银行相关信贷制度不尽完善
银行相关信贷制度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信贷程序较为复杂。随着市场化的不断推行,市场国际化的不断推进,国外诸多银行企业进入我国,这就给本民族的银行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商业银行为了降低委托代理的成本,提高经营的效率,将信贷管理的权限普遍上手和集中,实施集约化的经营方式,放款的条件和首先日益复杂,使得企业无法快速的从银行获取资金,以弥补流动资金的不足。
第二,为企业融资设计的金融产品不足。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不少企业受到重创,资金断链,濒临破产,为了帮助中小企业度过金融危机,各商业银行纷纷推出了一系列新型的金融产品,但是这些新型的金融产品在使用上,操作流程长,程序负责,不能从根本上满足企业资金需求小、急、频的特点,特别是应收账款融资、保理、融资租赁等融资工具落后,远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
第三,“人情关&;从某种程度上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虽然国家银监会以及金融机构先后出台了有关规范信贷人员行为的规定,但是,贷款“讲人情、重关系&;等不正之风屡禁不止,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融资成本。所以,在这些企业层面和银行层面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银行更偏好于向大企业贷款,而不愿意给企业提供贷款。[15]
2.4 银行与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
中小型企业融资的另一个困境就是银企间的信息不对称,由于企业自身存在的缺陷直接导致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因为中小型企业一般规模较小,经营状况相对不稳定,在经济形势不好的情况下,比如金融危机下,经营状况就更加糟糕,而且中小型企业的管理者往往就是企业的所有者,这种经营权和所有权和二为一的状况,使得企业信息披露不完善,加上多变的经济形势,使得企业管理者很难对公司发展做出准确的判断,往往只是通过经验和对市场的判断来直接组织生产管理,管理的复杂程度大大超出了个人的能力之外。出于直接组织生产经营的需要,最高管理者往往是自己汇总分期信息并进行集中决策,而信息在传递给最高管理者的过程中没有经过合理的分解,只是一个较为简单的数据集,而不是规范化的表达形式,这就为银行获取企业有效信息增加了难度,而且由于中小企业在信息处理过程缺乏有效的监督,这也可能为中小企业管理者的暗箱操作留下空间,造成银行无法对企业的信息真是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准确的判断,银行有理由怀疑企业向外传递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我们可以用信贷配给理论来解释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企业融资难。当银行无法分辨单个借款人的风险时,银行为了避免风险,不会进一步提高利率,而是在一个低于竞争性均衡利率但能使银行预期收益最大化的利率水平上对贷款申请者实行配给,其结果是大银行将倾向于给那些信息透明度高且能够提供充足抵押的企业贷款,相对应的是企业被排挤出信贷市场。
 
 
 
 
 
 
 
 
 
 
 
 
第3章 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对策
3.1 优化企业外部发展环境
随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不断涌现,中小企业要想能够解决融资难的问题,首先就要优化中小型企业外部环境,也就是建立健全支持企业融资的法律法规,完善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建立多层次的政策性担保体系。集中有限的财力,动员更多的市场资金,大力发展多层次的、政策性和商业性相结合的企业融资环境。
3.1.1 发展政策性担保机构
担保机构可以为企业的银行贷款提供担保,主要是通过信用,也就是利用大于其若干倍的信用能力为企业提供担保。担保机构的信用包括了履约意愿和履约能力,这两个方面是与银行合作的前提,而担保机构具备充足的资金实力和较高的识别防范风险能力是与银行合作的基础。[16]因此发展担保性机构势在必行,可以建议相关的政府部门有针对性的为中小型企业提供政策性担保,通过设立资本金补偿机制,由政出资参股部分担保机构,增强其实力,让其专门承担政策性担保业务,专为政府需要扶持的行业企业融资提供担保服务。
3.1.2 建立和完善信用管理体系
要解决中小企业的信用问题,关键在于逐步建立一个宏观与微观、外部与内部相结合、配套的信用管理体系,通过增强借款人的信用意识,采取有效的贷款担保方式来提高信贷资金的安全保障程度。我国应建立信用管理法规政策体系和企业诚信服务体系,充分发挥这两个体系的职能作用,增大“失信&;企业的法律成本和道德成本,达到综合整治社会信用环境,规范企业信用行为的目的。
3.2 强化企业自身发展建设
改善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另一个建议是强化企业自身的建设。在上边已经提到,企业与大型国有企业相比,存在很多的不足,管理体制不完善,产品创新能力不足,技术水平落后,财务管理水平低,缺乏市场竞争力,为此,中小企业要加强经营管理,提高产品的创新技术含量,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风险意识。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品牌意识,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不仅增加了企业订单,拓宽了销售市场,还会吸引更多的资金注入。特别是民间资本的注入,可以有效地缓解企业融资难题,促进企业发展。
提升中小企业总体实力,首先要求经营管理者提高自身的素质,熟知金融政策,学习金融知识,为企业融资争取合理的方式,降低融资的成本和风险。二要把握市场的发展变化,把握产品的生命周期,在产品市场饱和之前及时进行技术改造、设备更新,使产品不断更新换代,提高质量,降低成本,从而使产品在市场上具有可持续的核心竞争力。
规范中小企业会计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提高信息透明度。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财务制度、内控制度和监督机制,通过制度建设规范中小企业经营行为,杜绝假报表、假合同等现象的发生,确保财务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真实性。
3.3 健全银行企业信贷制度
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主要方式是以银行为中介的间接融资,银行融资渠道不畅通是企业融资困难的直接表现,因此,有必对银行融资渠道进行完善,健全银行企业信贷制度。
现在,所有商业银行总行已按央行指导意见设立了中小企业信贷部制定和执行对本地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策略、贷款运营与管理模式,这一举措也应该在一级分行和作为基本核算单位的二级分行尽快设置。[17]同时可以吸收借鉴国外金融机构先进的企业信贷管理技术,改革现行的贷款审批程序,修改中小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标准,建立适合企业特点的信用评级、授信制度和程序,应降低企业规模这个指标的权重,变重规模为重效益、重成长性,消除对中小企业的信用歧视。
3.4 打破银企间信息不对称瓶颈
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及所产生的问题,关键要从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入手。
3.4.1 创建新型银企关系
银企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信用契约的关系,银行通过中小企业提供的信息,对中小企业进行审查,并且评估,及时发放贷款;而中小企业要为银行及时提供真实的相关信息。同时银行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又靠契约进行约定,包括对贷款的额度,利率,期限等进行规定,双方都要履行契约中规定的责任和义务。从而减少银行和中小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最终达到互惠互利的效果。[18]因此,要不断进行宣传教育,把城市和信用作为社会公德教育重中之重,并且从法律和道德方面加大企业失信的成本。
3.4.2 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机制
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核心是通过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机制。首先要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征信体系。银行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了解中小企业的相关信息,比如通过网络查询系统来核实企业的信息真实情况,从而来了解中小企业的全面信息状况,实现对借款企业的有效监控。其次要完善企业信用评级制度。要防止要有效防止决策失误,或防止银行审贷人员内外勾结,必须建立社会客观公正的企业信用评估中介机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止由于不正当行为导致人为的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信贷交易和风险转移。当然也要注意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督管理,保证信息的真实性,防止出现新的道德风险。另外,从健全银行信贷内控和信息收集、反馈机制着手,采取技术手段、激励、约束等措施扭转银行信息劣势。大力开拓信息采源;明确信贷岗位责任,不仅实施审贷分离制度,建立贷款风险监测预警机制,更要重视贷后检查,加强贷后咨询服务工作;尽可能减少银行信贷资产的损失;完善和建立科学的贷款和不良贷款考核机制和业务的风险管理机制;加强授信尽职制度的建设和监督;建立合理有效的信贷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合理有序的内部检查制度,包括建立完善会计控制体系,设立独立的贷款稽核部门和建立对监督人员的再约束机制;建立与业绩挂钩的信贷激励机制,既重视对吸收存款的奖励,也对争取良好贷款客户的激励,并综合考虑客户经理工资水平、考核指标、激励强度、激励工资以及标尺竞争机制等因素来设计激励制度,充分发挥客户经理的主观能动性,这是防范道德风险,增强工作责任心的重要一环,也是信贷内控制度能否严格执行的关键。最后要在全社会建立企业信息的披露制度,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通过取消社会对信息披露方面的一些限制,充分利用新闻界等机构的信息披露的作用,改善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第4章 结  论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棘手问题,世界各国都在努力寻求解决之道,然而问题的解决并不是一朝一夕,单一方面的努力就可以实现的,需要社会、政府、银行等金融机构、担保机构、资本市场、中介机构以及中小企业多方面的合作,甚至需要国际合作的支撑才可以彻底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旨在利用企业融资的相关理论,来分析金融危机下企业融资的困境,并针对此困境提出对策建议。
对于中小型企业自身来讲,由于中小型企业技术水平低,产品创新不足、财务管理水平低等原因使得中小型企业同国有大型企业相比,还存在严重的不足,因此吗,要加强中小型企业自身的建设,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优化财务制度,从而为创造更好的银行与企业的关系打下基础。
对于金融机构来言,要不断改善对中小型企业的信贷制度,简化中小型企业的融资程序,为中小型企业创造条件。但是无论是中小型企业自身改善,还是银行方面的改善,更重要的是优化中小型企业融资的环境,减弱甚至消除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这就要求由政府牵头,从法律制度的完善,担保体系的完善,对中小型的支持力度等方面加强政府应该发挥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1] 大学生毕业论文网http://www.lwenwang.cn/
[2] Berger. Does Function Follow Organizational Forms? Evidence from the Lending Practice of Large and Small Banks[J].Board of Governors of Federal Reserve System Working Paper,2001(6):125-127.
[3] 财务管理http://baike.baidu.com/view/78884.htm
[4] Strahan Weston. Small Business Lending and the Changing Structure of the Banking Industry[J],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2007(22):186-192.
[5] Augustode la.torre, Sergio L. Schmukler. Bank involvement with SMT & Beyond relationship[J].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2010(9):216-218.
[6] 朱冬林,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思考[J].现代管理科学,2010(2):112-116.
[7] 常博,中小企业融资决策分析[J].金融天地,2010(3):162-164.
[8] 林秀琴,浅谈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J].黑龙江金融,2010(6):86-88.
[9] 李迎君,河南省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对策研究[J].企业观察.2010(10):172-175.
[10] 范文雨,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2010(8):182-184.